11月4日晚上9点,“蠡河杯”2023年武进区西湖街道第十届篮球邀请赛圆满落幕。2014年至今,这场“村BA”,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,成长为土生土长的流量IP。与全网火爆出圈的贵州“村BA”不同,这场“苏南版”的“村BA”并不那么“村”,也不肩负产业振兴的使命,但同样让人快乐呐喊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探寻这场“村BA”里的乡村振兴密码。
观众 王兴焉:本来听说是7:15,后来听说是6:30,衣服都没来得及换,就赶快过来了。
观众 庄生林:因为有外国球员过来打球比较好看,我们就从金坛赶过来了。
决赛当晚,恒财盛金服队对战常州诚宏队。酣战1小时30分钟后,恒财盛金服队夺冠。
恒财盛金服队领队 吴鑫伟:我们球队从去年开始成立,海外的朋友和本土的球员,大家一结合,也是对常州篮球一种提升,大家有一种篮球氛围的交流和文化的交流。
今年火爆出圈的“村BA”,是由贵州省台盘村“六月六”吃新节篮球赛发展而来的赛事,比赛场地设在村口球场、比赛由村民组织、参赛者以村民为主。而“蠡河杯”“村BA”,既保留了“村味”,又增加了“洋气”。参加比赛的270多名运动员中,包括了来自美国、俄罗斯、塞尔维亚等国家的19名“洋球员”。
【现场】洋球员热身
此次,金坛金卫保安队领队韩潇带着7名来自塞尔维亚的“洋球员”亮相“蠡河杯”,虽然这些球员在欧洲篮球联赛“身经百战”,但第一次站在中国的乡间球场,还是不免有些紧张。
金卫保安队队员 亚历山大:这是我在中国参加的第一个系列赛,所有的体验都是全新的。期待能够通过我带来更多的一些能量和表现,给中国的居民打出更好看的比赛。
金卫保安队领队 韩潇:像他们外籍球员引进来以后,不光是提升比赛的水平,对于他们的一些科学的训练方法也可以引进进来,(让)我们本土的球员能有一个提升和学习。
“老外”与老乡,相遇在球场。对这里的居民来说,早已不是新鲜事。蠡康新苑小区居民沈亚忠连拍了10多条短视频,发在朋友圈“炫耀”。
西湖街道社会事业局局长 柴剑铭:我们也发现,邀请赛参与的球员水平和赛事精彩程度会比本土比赛更高,所以现场观众除了篮球爱好者,很多不懂球的居民也愿意来现场观赛。
家门口的村“BA”越打越火热,竞技水平越来越高。渐渐地,身为蠡河社区篮球队队长的李冬,也只能以替补球员的身份出战。
蠡河社区篮球队队长 李冬:10年前我们的水平能拿第一,现在我们都“不配”参加。这说明比赛影响力越来越大,参赛球队一年比一年厉害。
曾几何时,蠡河社区冠名的篮球邀请赛,不得不向隔壁社区“借场地”。2014年,首届“蠡河杯”篮球邀请赛开赛。当时,除了学校以外,西湖街道辖区范围内仅有聚新家园社区一面篮球场,村民们需要自带板凳观赛。作为比赛的组织者,蠡河社区党委书记钱伟明专门考了裁判证,亲自上场。
西湖街道蠡河社区党委书记 西湖街道篮球运动协会会长 钱伟明:第一届的话也就差不多五六支球队。但是我没有想到,当时老百姓中的球迷也是比较多,这场比赛差不多也有几百人(观赛),那这个氛围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好。我们在这个前提下,考虑把篮球赛办下去。
渐渐地,一年一度的“蠡河杯”篮球邀请赛,成了大家的“不见不散”。2017年,蠡河公园竣工投用,配备了篮球场、网球场、门球场等各类运动场地。转战新场地的“蠡河杯”,终于名副其实。2020年,蠡河公园还入选了“江苏省最美乡村健身公园”。今年4月,蠡河公园北部两片非标篮球场启动“网红篮球场”改造工程。
西湖街道蠡河社区党委书记 西湖街道篮球运动协会会长 钱伟明:整个球场我们到8月份才完工,当时很多球迷,包括一些球队,每天都要打电话问问这个“蠡河杯”到底什么时候开始。
今年9月,篮球场改造完成,配备了可容纳2000人的看台,黄灰配色的场地更显时尚。
球迷 张鹏飞:这个观球的环境让人很舒服,我们都有座位,而且人也挺多,如果在家里的话,那肯定是感受不到现场这种气氛的。
人头涌动的篮球场,成为全民运动的最佳代名词。这背后,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的延伸。越来越多的运动场地建在群众周围,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办到群众身边。
武进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 卞曙光:近年来,我们率先在全省开展体育场地提升改造工程,今年,我们在中心乡镇和中心区域改建10个网红篮球场,受到球迷的一致认可,体验感和舒适度得到质的提升。明年,我们还将继续提升改造10个室外网红体育场所,由过去追求的数量型向质量型改变。同时,鼓励民间废旧厂房改建成体育场所。
【现场声】网红解说员“胡辣汤篮球”
据初步测算,“蠡河杯”每场比赛场内观众达3000人,在场外徘徊的观众又超1000人,再加上线上直播引来的人气,“蠡河杯”,早已跻身常州“村BA”顶级赛事之列。面对如此火爆的比赛,办了30年企业的钱伟明,当然明白这场赛事背后的“吸金”能力。
西湖街道蠡河社区党委书记 西湖街道篮球运动协会会长 钱伟明:前几年就有些赞助商找到赛事组委会,来提供一些商业赞助,这一块我们都是拒绝的,我们是自娱自乐嘛。这么多年我们是不收门票,我们不设奖金。我们纯粹是业余爱好,给大家一个参与的平台,我们初衷是这样子。
不收门票,不设嘉宾席,没有商业赞助,没有奖品奖金。10年里,这里续写的是最纯粹的热爱,考验的是“赛场下”为热爱护航的能力。事实上,长达26天的赛期,对来自街道、社区非专业的赛事组织者来说,是不小的挑战。
西湖街道社会事业局局长 柴剑铭:每年(我们)也都会加强对参赛球员和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,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素养,加强对比赛现场的安全措施和监管力度。(明年)我们也在考虑引进专业赛事管理团队,提升赛事的专业化水平和管理水平,构建一个安全、公正、有序的赛事环境。
对区域来说,一场赛事焕发的一城活力,更为深远。
西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办事处主任 巢俊杰:我们将目前最火热的村BA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。火爆出圈的“蠡河杯”篮球邀请赛,既展现出参赛球员自信拼搏和广大群众热情互动的精神风貌,又为我们探索全民健身和城乡振兴深度融合提供了现实路径。
截至2022年底,西湖街道体育场地面积达61万平方米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1.05平方米,位列武进区第一。篮球场地实现了各村(社区)的全覆盖。多个球场、少张牌桌;多看球赛、少些口角。秉持着以“球风”带“乡风”的理念,西湖街道全年组织150多场大型文体活动,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。
本土赛事涵养文明与活力的同时,街道还充分发挥水域、生态等优势资源,同步“解锁”更高阶的专业赛事,接连举办全国摩托艇青少年U系列大赛·常州站、2023常州西太湖半程马拉松等全民赛事,打造更多体育流量IP。
10年里,“无心插柳”的“蠡河杯”,成了土生土长的流量IP。更让人惊喜的是,这一本土的自发探索,与政策同频共振。今年,国家体育总局会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委印发《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协力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。农业农村部发布《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》,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提到,探索推广“村BA”篮球赛等赛事。
武进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 卞曙光:当前,武进已形成政府主导、社会组织承办、企业赞助、群众参与的武进办赛模式。我们正利用开展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时机,鼓励各乡镇、各村、社区,利用原有公园改建成休闲体育公园。我们还鼓励各级政府沿河道、沿公路、沿村道,改建健身步道,来为乡村振兴助威。
“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”体育,与生俱来的人文精神和多种功能,在乡村振兴中负有独特的使命和责任。村“BA”,已成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窗口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抓手。以村“BA”为代表的各类“村赛”真正赋能乡村振兴,需要的是群众当家、政府服务、体育搭台、文明助阵。在一场村“BA”里,我们将看到乡村振兴的图景、幸福生活的写照。